k8凯发肠子“乱入”胸腔沪皖医疗专家为出生48小时患儿紧急补“洞”
发布时间:2024-07-07 02:18:54

  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近日,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合肥市妇幼保健院西院沪皖专家携手成功为一名出生仅48小时的先天性膈疝患儿实施胸腔镜隔疝修补术,现患儿转危为安。

  32岁的李女士(化名)在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合肥市妇幼保健院西院产检时B超发现,宝宝原本应该在腹腔里的大肠、小肠和脾脏部分脏器都跑到了左胸腔里,把胸腔里的肺压扁了,肺发育受限,心脏因受压移向右侧胸腔,心尖指向胸腔左侧,情况非常严重。

  胎儿确诊为先天性左侧膈疝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外科专家、院胎儿医学中心、新生儿科、超声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对胎儿情况进行了全面科学评估,并制定了产前严密检测内容、产时急救应急预案、产后的规范化治疗。

  该院执行院长、胎儿医学中心教授郑明明指出,产前,孕期要严密检测胎儿病情进展情况,如果胎儿病情加重,胎儿生命危急,则需要提前进行胎儿镜下重度膈疝的气管球囊封堵术;如果在孕期胎儿病情进展不加重,则需要确定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手术时间,确保母婴安全。必要时,在分娩时,不断脐的情况下对新生儿进行气管插管等应对措施。

  李女士产检期间,非常焦虑,多次问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外科主任严志龙,严主任了解胎儿病情后,给予耐心解答,并持续了解跟进胎儿病情实况,及时给与有效指导。

  在李女士孕39周时,在该院西院进行了剖宫产手术,孩子出生时,情况危急,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孩子血氧饱和度低,呼吸功能不好,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发作、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死亡风险高。产科和新生儿科医生在手术室进行了无缝对接,在胎儿分娩后不断脐下的情况下即刻进行了气管插管,对患儿实施了急救,确保呼吸循环支持,待孩子生命体征平稳后,通过院内转运系统,即刻转入NICU治疗。

  孩子内环境稳定后,48小时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任严志龙携小儿外科医疗团队给予孩子行胸腔镜膈疝修补术。

  因出生48小时内的新生儿胸腔视野局限,小肠占满左侧胸腔,脏器小而脆弱,距离心脏较近,手术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据严志龙介绍,“采取微创手术,减少宝宝创伤,通过宝宝胸壁上3个3mm的小切口,将跑到胸腔的肠子、脾脏等部分脏器安全的送回腹腔,然后将缺损的膈肌进行了修补缝合,提高了膈疝患儿的生存率。”

  “我们不仅要将错位的脏器归位,还要确保不能造成脏器的损伤,一点都不能有任何闪失。”参与手术的医生徐良介绍。

  在小儿外科专家团队、等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手术成功,术后患儿立即转入新生儿科给予监护治疗。

  孩子出生48小时内,新生儿科上演了生命保卫战,确保后期手术顺利开展。经过治疗,孩子的肺动脉高压逐渐控制,内环境逐渐稳定。

  “每个阶段都是鏖战闯关,关关难过,关关过!在治疗过程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主任须丽清定期跟踪查房,结合患儿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将治疗和护理细化到每一个细节中。”新生儿科主任汪家安表示。

  孩子经历了出生关,手术关,后面还需要继续闯关——“肺膨胀关”“感染关”、“营养关”等,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与护理,小宝宝勇闯各个难关,各项生命体征渐渐平稳,即将康复出院。

  “宝宝在气管插管后的第12天终于成功脱离了呼吸机!”,床位医师张舒和陈锦文喜形于色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此刻k8凯发,最开心的除了家长就是那些日夜守护孩子的医护人员了。

  据了解,先天性膈疝是因横膈肌先天性发育缺陷k8凯发,导致膈肌缺损,腹腔部分肝脏、肠管、胃等脏器经缺损处疝入胸腔,患儿出生后极易发生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严重膈疝在宫内就会发生生命危险,在发达国家,重度膈疝死亡率仍高达80%左右,先天性膈疝一旦诊断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具体手术方案。

  据郑明明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孕期诊断膈疝的胎儿,约1/4胎儿存在遗传学异常,需要通过绒毛穿刺或羊水穿刺等手段进行胎儿遗传学排查,排除各类膈疝相关遗传综合征。如果孕妈妈在产检中发现先天性膈疝,家长不能盲目乐观,但也不用太过于焦虑,可通过产前评估及多学科围产期一体化联合干预、治疗,选择适合分娩方式和手术时机,也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鲍璀)

  近日,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合肥市妇幼保健院西院沪皖专家携手成功为一名出生仅48小时的先天性膈疝患儿实施胸腔镜隔疝修补术,现患儿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