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消化内科设备一览表医疗健康医疗健康照片影像医疗 珍贵照片讲述百年医事
发布时间:2024-02-20 11:13:35

  k8凯发医院历史和人文的沉淀是一个医院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资源,是推动医院建设发展的内在力量。同时,医院历史和人文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一个医院品牌形象的塑造的基础,是医院管理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7年7月28-29日,健康界传媒联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医院历史与医学人文论坛”即将举办。我们于2017年5月1日-6月30日,面向各级医院征集能够体现医院风貌、历史文化、医院人文建设等相关方面的医院老照片,我们整理精选了其中九家医院的老照片,带领大家一起领略百年之前的医院风貌,倾听医院历史故事,追溯医学人文本源。(以投稿顺序排序)

  宁波市第二医院原名华美医院,1843年由美国教浸礼会传教士马高温(D.J.Macgowan)兴办,迄今已有170余年历史,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西医医院之一。1875年,传教士白保罗来宁波接替玛高温的诊疗所和传教工作,在“浸礼医局”的基础上,于宁波姚江边扩建了“大美浸礼会医院”,增开住院病房。1889年,白保罗医生因病离开宁波去上海,加拿大人兰雅谷继任院长,从此投身宁波的医疗事业,将西医的技术和理念带入宁波,至1927年去世,在甬37载,为宁波医疗事业发展倾其所有。

  图3 兰雅谷先生。1922年,华美医院决定进一步扩建,建造新大楼。但由于缺乏资金,兰雅谷把他过去担任海关港口检疫官13年的酬金和社会人士祝他六十大寿的500余份贺礼悉数捐给了医院。

  图4 1923年,兰雅谷医生在美国为华美医院住院大楼的建造进行募捐时的手绘募捐图,意为中方已经捐助很多,而外方没有任何行动。

  图5 1930年,宁波华美医院住院大楼落成投入使用,大楼以拆掉的宁波北门城墙砖为建筑用砖,并仿制宁波北城门的外观建成。图为以大楼为背景做成的明信片。

  图6 1925年,鲍尔禄医生在用显微镜查看姜片虫,当时没有电灯,所以他在室外自然光线下查看,条件简陋就用一块大石头做为工作台。更为可贵是他以身体做为培养体,回国前特意喝下宁波的生水,利用美国的先进设备查看寄生虫的种类。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是一家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区域综合性公立医疗集团。成立于1901年的恩泽医局,现有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医院、恩泽医院三家综合性医院,一家专科恩泽妇产医院。恩泽医局既是台州的西医发源地,也是当时教圣公会在浙江创建的三大姊妹医院之一。1940年陈省几筹款购得医局完全产权,改称恩泽医院。随后1949~1969年,医院名称几经更改,先后改为台州公立医院、浙江省立台州医院、浙江省台州医院、台州地区人民医院,1978年恢复为浙江省台州医院。2008年,重组台州市中心医院,并组建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这个名字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变迁,重新回到台州百姓中。

  图1 清光绪25年(1899年)的浙江省台州恩泽医局设计图,至今已110多年历史,是目前发现的浙江省最古老的医院设计图纸(现珍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

  图2 1901年台州恩泽医局成立时,台州府知府及临海县知县等清朝政府官员与医局医生及百姓在恩泽医局门前合影留念。

  图4 1942年4月28日,恩泽医院抢救首次轰炸日本东京的美国“杜利特尔”行动受伤飞行员,这些受伤飞行员在恩泽医院疗伤28天。后因日寇发动浙赣大会战,搜寻飞行员,为确保他们安全,中国政府将美国大兵转移至桂林。图为受伤美国大兵转移前在恩泽医院门前合影留念。

  图6:1971年,浙江省台州医院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地区级医院肿瘤专科,在全市开展肿瘤“三早”普查。图为1977年,浙江省台州医院率领的台州地区肿瘤调查组在雁荡山合影。

  图7 1975年,浙江省台州医院医务人员49人分成4个卫生支农医疗队深入基层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巡回医疗,共诊治疾病16679人次,抢救危重病人73人次,手术242人次,透视及化验1365人次,培养赤脚医生近200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地坛医院 (原名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 )始建于 1946年,北京大佛寺西街11号,是由政府投资管理的北京市最早的传染病专科医院。1950年,医院迁址到东城区安定门外地坛公园13号。1959年,医院改名为北京市第一传染病医院。1970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按原建制整体迁往甘肃。1973年,市政府在安定门原址重新组建了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2008年9月医院迁址落户北京市朝阳区北皋。70年来,从建国前后的天花、霍乱、鼠疫,到收治第一例国人艾滋病患者,再到非典、人感染H7N9禽流感、黄热病……地坛人为保护患者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疫情来临时敢打硬仗 维护社会稳定地坛担当”。

  图3 20世纪50年代,我国倡导“全面学习苏联”,大规模引进苏联专家来华工作。图为苏联传染病专家高尔捷夫硕士来院讲学、查房。

  图4 1970年全院300多名职工怀着一颗朴素的为边疆人民服务的念头来到大西北,分布在甘肃各个县、乡卫生院。

  图5 1977年,医院开办了首届医师培训班,培养医师28人,他们在医院的临床诊治中逐渐成为了中坚力量,其中李兴旺现在已成为了全国著名的传染病专家。

  图6 2003年,非典疫情袭击北京,历经143天,医院共收治患者329名,是北京坚持时间最长、收治的患者最重、特殊患者最多的医疗机构。

  南京鼓楼医院1892年由美国会资助的加拿大籍穿传教士威廉•爱德华•麦克林医学博士(William E. Macklin,中文译音马林”)创建的一所“医院”,民间也称“马林医院”,目前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甲等医院,也是全国成立较早的西医院。自1892年创建至今,始终秉承“给人提供帮助”、“日行一善”、“平等对待王子与乞丐”、“无损于患者为先”、“建设国内最好的人文医院”之理念,以责任、担当、创新之精神,践行着诺言。一张张、一幅幅旧时珍贵的照片予以佐证。

  仁济医院建于1844年,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所西医医院。1844年,威廉·洛克哈脱(William Lockhart,英国医学传教士来华第一人)创建了上海第一家西式医院——“雒氏诊所”,仁济医院的前身就此悄然开张。医院一设立,建院宗旨就广为人知,每日都有大批人群向医院涌来,人医院开业的最初8个月,就接诊约8000名患者。洋医传教,西医东渐,这是中国西医史的发端,也是上海仁济医院悠长而辉煌历史的开头。1849年,仁济开始用氯仿进行外科手术;1856年,仁济开始招收中国人佐理医务,为上海培养了第一位中国西医师;1894年仁济开出40张床位的女病房,来自伦敦会的海莉(Miss Halley)担任长,从这年起她以女病房为基地开始招收中国妇女,进行职业培训;1896年,医院又开办高级看护学校;1914年时期注册的仁济护校是中国最早的护校之一。仁济的创立,引领了西医以循证医学为治病出发点的西医理念k8凯发,倡导了与临床医学相濡以沫的公共卫生,体现了医院在防疫中的作用,确立了西医的教育、培训和经营管理体系,在中国医疗制度变革史上,仁济这所综合性西医院的出现,尤其具有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