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公司或医健服务机构希望依靠互联网+远程医疗项目,策划商业计划书获得融资或招兵买马。然而,把互联网+医疗服务“卖给”政府部门或医院、或社区医疗机构是一项艰巨工作,说服投资人更是难言的苦楚和挑战。
这是过去三年互联网+远程医疗创业者们的郁闷。也是主管部门避而不谈的“穴位”,没人愿意钻研进去k8凯发、搞明白如何做好互联网+远程医疗,或虚拟医疗服务模式。但这是未来的基层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发展大趋势。
现实中,我国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相对匮乏、布局不均衡,然而,无线通讯技术已经开始迈入了5G时代,而人们看病求医方式却“涛声依旧”。
原因之一是目前医保政策和监管法规对互联网+远程医疗、虚拟医疗服务没有安全感。投资回报率不明确,多数投资者又是无利不起早的鸟。
拥有优质资源的医院和法定医疗服务机构纸上谈兵、附和政策导向没问题,但动真格的,就且慢且看,或充耳不闻不问,实在不行就装装样子。
去年,国家卫计委统计全国已有6900家医疗服务机构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但具体应用效果,没有真实数据信息。摆个摄像头也算一家吗?
在3月31日即将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远程医疗论坛上,将聚焦探讨远程医疗服务模式、远程会诊查房经验分享;利用远程会诊平台开展医联体机构之间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以及临床研究协同合作等。更多内容详见明日报道。
原因之二是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的社会公信度欠火候。老百姓搞不明白,医务工作者和社区管理人员也没信心向患者推荐“首选”远程居家慢病管理,担心“陷阱”太多,不敢拿健康当儿戏。不得不说这是国民健康素养和社会风气使然。
在大城市,综合和专科医院推荐“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有困难,在缺医少药的偏远地区,引入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也不顺畅。患者和家属情愿驱车数百里去大医院求医看病,也不想玩儿虚(拟)的——应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仍在探索中。
那么,对互联网+远程医疗的“质疑”并非国内独有、国外也有。先看看美国“互联网+远程医疗”难题是如何梳理和解决的?
近几个月,亚马逊偕同两商业巨头建立起“职工和家属”特殊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险;苹果公司也起哄开了“苹果品牌诊所”。紧接着,“优步”又推波助澜,誓把医疗服务做到细微之处,解决看病预约和驾车出行问题。
从这些潜移默化中,预感到未来3、5年内全科基本医疗服务和保健将进入“超市化、零售化和虚拟化”,医保也将回归“企业单位化”或“集体承保制”(有关文章参阅公共微信号sasctm内容)。
我们的目的是在把握国情政策与刚需前提下,了解国际互联网+远程医疗领域进展,汲取和借鉴经验的同时,探讨如何因地制宜,为我所用。
例如: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医健协作机构,其医疗服务资源包括三家著名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众多医生集团和私人诊所等。然而,为当地居民提供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仍是一件难事儿k8凯发。
首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能为偏远地区患者方便获取优质医疗资源和专业护理。其次,利用远程居家监护,能减少老龄慢病患者去医院看病次数。再其次,即使休息或节假日期间,患者也能随时联络医护人员并获得针对性指导,避免不必要或半夜三更去看急诊。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虽然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的优势一目了然,但一些医院和医保机构仍以不能收回投资为由,一步三思。医保机构保险不包括远程医疗服务项目的理由是担心患者过度使用远程咨询。
远程医疗服务的确方便。方便有方便的好处,也有不可回避的现实弊端。业界专家针对上述现实问题,也给出了具体建议或方法策略: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领导每天近忧一大堆,让他去思考远虑——3年后的战略发展规划,力不从心。遇到这样的医疗服务机构,还是把互联网+远程医疗暂且放一放。
需要“促漆谈心”的是那些对未来有思想的领导者,能把握机遇的领导者。同时,作为互联网技术企业或远程通讯技术厂家也有发挥的机遇,医院希望自己引领潮流,互联网+远程医疗恰是“未来已来”的脚步声。
任何一家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不是全能或承诺患者提供所有一切服务(民营医院尤其如此)。比如,名牌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平民百姓心目中的价值和服务角色是什么?这是医疗服务机构与众不同的亮点和差异化。
以麻省总医院(MGH)为例,MGH永远无法按照沃尔玛连锁店里诊所的价格运营医疗服务。因为MGH有最好、最专业的医疗团队和技术专家。它不属于最低成本或价格的医疗服务“供应商”。
因此,MGH从来不为无法满足客户对价格的要求而苦恼。评估医疗服务和公卫保障体系的优劣,不能或不应当借鉴一般性服务价值和评估理念。评估医疗服务,以哪些方面为基准?取决于社会公益价值和接受服务的效果。
对于医疗服务机构而言,回报率的真实含义是需要平衡各科室或功能部门的建设发展,不能厚此薄彼。期望快速收回投资,不一定是经济上,更多是拓展和覆盖了多少患者群体?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效覆盖了500?1000?10000个家庭的医疗保健服务。
支付方也期望加强人口健康,满足消费者需求、强化初级保健服务。遗憾的是,全美二十多家商业医保机构,只有两家将远程保健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服务,但也很难确定投资回报ROI。
事实上,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应当是让病人早日出院回家康复,远程医疗是保障医疗服务的有效方法之一。挑战是需要不断收集数据并分析和评估数据信息反馈。
目前,马省地区的医疗服务机构 (医院) 依然各自为政,彼此不相往来,包括MGH和其他知名医院或卫生系统和医生。这就是互联网+远程医疗的核心问题部分,支付方和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并没有对话。
在今天情形下,若必须共担风险,我们仍不知道所有医疗机构是否都准备好并解决了上述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商业化、标准化运行的具体问题。